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与经济周期

被引:12
作者
李勇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市场性波动; 体制性波动; 高位收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5 [宏观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4 ;
摘要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证明了下述结论: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最后,本文得出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The impact of credit control and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on the transforming Chinese economy: An analysis of long-run effects [J].
Fung, MKY ;
Ho, WM ;
Zhu, LJ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0, 28 (02) :293-320
[2]   REAL BUSINESS CYCLES [J].
LONG, JB ;
PLOSSER, CI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91 (01) :39-69
[3]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J].Robert E. Luca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 6
[4]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刘树成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樊纲主笔;杨仲伟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中国的奇迹.[M].林毅夫等 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J].
刘瑞明 ;
白永秀 .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05) :19-31+52
[8]   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 [J].
龚刚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4) :53-66
[9]   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 [J].
祝青 .
经济科学, 2006, (04) :5-17
[10]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潘士远 .
世界经济, 2006, (01)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