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

被引:41
作者
张永勋 [1 ,2 ]
闵庆文 [2 ,3 ]
徐明 [4 ]
李先德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 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度; 劳动力融合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农村衰落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以遗产保护为前提的特殊农村地区,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下称"三产")融合发展,如何量化"三产"融合度,研究尚待深入。基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资源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由产业融合度与劳动力融合度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方法体系及具体核算方法。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十大片区所在的8个乡镇为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分项指数间越均衡则产业融合度越高;各乡镇分项指数和产业融合度的数值皆很小,有巨大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新街镇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融合度领先,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的产业融合与劳动力融合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7),显著水平在10%以下(P=0.069<0.1)。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对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驱动力分析 [J].
杨伦 ;
刘某承 ;
闵庆文 ;
田密 ;
张永勋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1) :26-39
[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J].
苏毅清 ;
游玉婷 ;
王志刚 .
中国软科学, 2016, (08) :17-28
[3]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J].
张永勋 ;
闵庆文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04) :460-469
[4]   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J].
赵海 .
农村经营管理, 2015, (07) :26-29
[5]   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J].
姜长云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 (03) :5-10
[6]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 [J].
姜长云 .
中国发展观察, 2015, (02) :18-22
[7]   哈尼梯田遗产区乡村聚落景观及其演变——以云南元阳全福庄中寨为例 [J].
宗路平 ;
角媛梅 ;
李石华 ;
张洪康 ;
张红榛 ;
何云燕 ;
牛乐德 .
热带地理, 2014, 34 (01) :66-75
[8]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J].
徐义强 ;
李凯冬 .
农业考古, 2013, (01) :279-281
[9]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梯田旅游发展探索——以浙江梅源梯田为例 [J].
张建国 ;
何方 ;
肖胜和 ;
胡云平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3) :47-53
[10]   生存与发展:民俗村的二难选择——云南民俗村调查 [J].
韩秀记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3)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