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高辉
王永光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高; 洪涝; 干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7年我国年平均气温为自1951年以来最高的一年。春季北方沙尘日数偏少,夏季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秋季江南、华南旱情严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偏少,但登陆数较常年多1个。对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2007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从厄尔尼诺事件到拉尼娜事件的转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偏高,纬向环流盛行,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不易南下,造成我国各季气温偏高明显。夏季尤其是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稳定控制在江南、华南,有利于低层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和来自高层的冷空气在淮河流域汇合,并导致7月至8月上旬,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2007年南海热带夏季风于5月第5候爆发,于10月第3候结束,时间均较常年略偏晚,季风强度偏弱。夏季尤其是7月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弱,使得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输送至淮河流域后不能到达更偏北的纬度,在淮河流域形成低层水汽辐合区,造成淮河流域大涝。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 江南华南大范围高温干旱——2007年7月 [J].
廖要明 .
气象, 2007, (10) :124-125
[2]   长江中下游遇大范围雨雪 西北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2007年1月 [J].
宋艳玲 .
气象, 2007, (04) :124-125
[3]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陈烈庭 .
气象学报, 2003, (05) :559-568
[4]   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 [J].
赵汉光,张先恭 .
气象, 1996, (04)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