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11
作者
康锴 [1 ]
机构
[1] 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环境; 生态; 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不仅面积大,而且发展变化也大。在土地荒漠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有关的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北方地区与荒漠化密切相关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河流泥沙含量高、河流淤积,尤其是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悬河已经成为我国心腹大患;同样,与风蚀荒漠化有关的沙尘暴地质灾害,也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2000年2-5月西北、华北连续发生12次扬沙;2001年元旦北京等地出现沙尘雨雪天气,机场一度关闭;2002年4月19日华北出现近年来最强的沙尘暴,沙尘吹扬到南方,上海降泥雨。2004年3-4月,北方地区已经发生了近10次沙尘暴。总之,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弃耕、地质灾害频繁,而且造成的生态难民以及贫困人口的增加,更是难以计数。与土地荒漠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高达540亿元《(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98)。卢琦等(2002)估测的结果是,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王树力 ;
杨广巍 ;
周延阳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5) :50-56+70
[2]   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格局的变化 [J].
李虎 ;
陈冬花 ;
慈龙骏 ;
李志忠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4) :28-32+40
[3]   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J].
杨秀春 ;
朱晓华 ;
徐斌 ;
李亚云 .
灾害学, 2008, (02) :117-122
[4]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 [J].
孙秋梅 ;
李志忠 ;
武胜利 ;
肖晨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6) :136-141
[5]   阴山北部土地荒漠化与气候特征分析 [J].
申向东 ;
张雅静 ;
李晓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6) :1554-1559
[6]   泥石流多发区土地荒漠化程度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J].
陈廷方 ;
崔鹏 ;
王学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6) :189-194
[7]   青海湖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地学分析 [J].
简季 ;
李洪建 ;
戴晓爱 .
地球信息科学, 2006, (02) :116-119+143
[8]   敦煌铁路工程建设的土地荒漠化影响 [J].
苑韶峰 ;
邹长新 ;
沈渭寿 ;
张慧 ;
杨丽霞 .
土壤通报, 2006, (03) :452-455
[9]   天山北麓绿洲荒漠典型地区土地荒漠化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J].
张雪艳 ;
吴世新 .
中国沙漠, 2006, (02) :208-214
[10]   草原与荒漠过渡地带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以库布齐沙漠及毗连地区为例 [J].
赵存玉 ;
王涛 ;
封建民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6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