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被引:37
作者
郭晓敏
牛德奎
刘苑秋
杜天真
肖舜祯
叶学华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南昌
[3] 南昌
关键词
退化荒山生态系统; 植被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江西省 5种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 ,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优选的植物组合及合理的配置并辅以工程措施是快速启动植被恢复进程 ,控制水土流失、重建退化荒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一林多用的树种组合 ,合理的生物体系设计和针、阔叶树种混交是改良地力 ,改善环境 ,促进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展演替的优良途径。先进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林农牧业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是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促进并维持生态恢复过程稳定的先决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878 / 8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林光耀 ;
罗学升 .
土壤学报, 1998, (02) :276-282
[2]   严重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的植物多样性与地力差异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邱仁辉 ;
罗学升 .
生态学报, 1999, (04) :490-494
[3]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 [J].
舒俭民 ;
刘晓春 .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06) :61-64
[4]   圭峰强度侵蚀水土流失区治理技术及效应研究 [J].
郭晓敏 ;
黄小珊 ;
汪林桂 ;
杨国平 ;
陆作夫 ;
韩树本 .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01) :124-128
[5]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J].
彭少麟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 (04) :403-414
[6]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