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价的不同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6
作者
侯笑云 [1 ]
刘世梁 [1 ]
成方妍 [1 ]
赵爽 [1 ]
武雪 [1 ]
贾克敬 [2 ]
祁帆 [2 ]
杨枫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模型评价法; NPP; 定量指标法; 空间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可以规范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完整性、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理论和技术尚不完善,其中科学地评价不同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影像,利用环保部NPP定量指标法对鹤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并同综合模型评价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市级尺度上,模型方法与实地调查更为一致,而生态保护红线指南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为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价及其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李昊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03
[2]   生物多样性数据的Web可视化 [J].
熊妍 ;
罗泽 ;
苏锦河 ;
阎保平 .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5, 6 (03) :35-42
[3]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价综述 [J].
彭萱亦 ;
吴金卓 ;
栾兆平 ;
冯亮 .
森林工程, 2013, 29 (06) :4-10+43
[4]   《生物多样性公约》传统知识议题的背景、进展与趋势 [J].
赵富伟 ;
武建勇 ;
薛达元 .
生物多样性, 2013, 21 (02) :232-237
[5]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J].
孙志勇 ;
季孔庶 .
林业科技开发, 2012, (04) :5-9
[6]   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数据的质量维度研究 [J].
吴冬秀 ;
宋创业 ;
韦文珊 ;
张琳 .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2, 3 (02) :44-52
[7]   生态系统受威胁等级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J].
陈国科 ;
马克平 .
生物多样性, 2012, 20 (01) :66-75
[8]   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J].
李果 ;
吴晓莆 ;
罗遵兰 ;
李俊生 .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05) :497-504
[9]   基于物种的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方法 [J].
李智琦 ;
欧阳志云 ;
曾慧卿 .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1586-1593
[10]   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分布格局与优先区评价 [J].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张路 ;
李智琦 ;
肖燚 ;
朱春全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3) :3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