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研究

被引:17
作者
干春晖 [1 ]
余典范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五百强企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3.04.01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随着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红利的逐步丧失,中国经济迎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传统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不仅有可能使中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如若不长远谋划,积极构建新的动态比较优势,亦有可能使中国整体经济陷入"转型陷阱"。通过对"比较优势陷阱"形成的原因以及动态比较优势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需要利用资本、劳动力等初始要素,通过干中学机制和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实施以下战略可以捕获新的动态比较优势:(1)实施从"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化"的战略;(2)加快进行"生产配套能力的整合,实施产业融合"的战略;(3)努力推进"潜在技术优势培育"的战略;(4)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加快确立"货币优势"的战略;(5)充分发挥"大国综合优势",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J].
余典范 ;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1) :5-15
[2]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3]   “大国综合优势”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J].
欧阳峣 .
经济学动态, 2009, (06) :20-22+48
[4]   创新、动态比较优势与经济竞争力提升 [J].
侯经川 ;
黄祖辉 ;
钱文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5) :88-97+115
[5]   产业比较优势动态性的实证分析 [J].
李晓钟 .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07) :17-20
[6]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6) :12-18
[7]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李永军 .
管理世界, 2003, (07) :21-28+66
[8]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 [J].
王佃凯 .
经济评论, 2002, (02) :28-31
[9]   动态比较优势经验研究 [J].
陈智远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1) :64-72
[10]   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 [J].
杨小凯 ;
张永生 .
经济学(季刊), 2001, (01)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