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强沙尘暴活动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张加云
刘晓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沙尘暴;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API); 冷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6年4月8—12日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及其对中国大陆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造成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是伴随着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的冷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移动。沙尘暴鼎盛时期卫星观测的中国境内大气沙尘气溶胶指数(AI)的分布存在一个高值区和两个次高值区。高值区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两个次高值区分别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华北至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地面观测的最小能见度小于10km的气象站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主要分布在上述3个区域。AI的分布与最小能见度的分布之间有着很好的一致性。②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主要在33°N以北。从西到东沙尘天气影响的程度逐渐减轻,受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根据锋面过境时间与发生大气污染事件时间的对比可将受沙尘天气影响的城市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城市大气污染事件发生在冷锋过境期间(Ⅰ类城市),第二类城市大气污染事件发生在冷锋过境前(Ⅱ类城市)。Ⅰ类城市受沙尘过程影响发生空气污染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空气污染事件主要出现在锋面过境前后。Ⅱ类城市受沙尘过程影响发生空气污染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空气污染事件的出现时间要明显超前于锋面过境时间。两类城市的共同特征是能见度与空气污染指数(API)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反位相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沙尘暴研究.[M].方宗义等编;.气象出版社.1997,
[2]  
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灾害及防治.[M].夏训诚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中央气象局 编定.气象出版社.1979,
[4]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常生华 ;
李广 ;
侯扶江 .
中国沙漠, 2006, (03) :384-388
[5]   中蒙地区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 [J].
钱正安 ;
蔡英 ;
刘景涛 ;
柳中明 ;
李栋梁 ;
宋敏红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83-92
[6]   2004年北京市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J].
张迪 ;
孙继松 ;
王华 .
气象科技, 2005, (06) :533-537
[7]   西安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J].
宁海文 ;
王式功 ;
杜继稳 .
中国沙漠, 2005, (06) :94-98
[8]   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J].
杨晓玲 ;
丁文魁 ;
钱莉 ;
张慧玲 .
中国沙漠, 2005, (05) :702-705
[9]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10浓度的影响 [J].
刘晓东 ;
田良 ;
张小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17-21
[10]   我国西北干旱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冯建英 ;
陈旭辉 ;
陆登荣 ;
郭慧 ;
徐建芬 .
中国沙漠, 2004, (05)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