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大学到大学的中国模式

被引:15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式大学; 大学的中国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追根溯源,今日之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参照西方近代以来大学的组织原型,"中国式大学"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中国历史上不同于西方近代大学的传统高等教育机构或组织形式;其二中国式大学可以用来指称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诸多不同于西方大学的办学方式,即所谓"中国特色"的大学。与"中国式大学"相比,"大学的中国模式"着重强调西方近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再创造,强调今天大学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形式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二者有区别亦有联系。中国式大学某种意义上包含了大学的中国模式这一层含义。但大学的中国模式具有更明显的积极含义,直接意味着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而中国式大学一词则显得相对较为中性,这种"大学"可能是西方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可能是异化。目前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消极"意义上的中国式大学而尚不见大学的中国模式。未来时期,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应是从中国式大学走向大学的中国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自日本的观察 [J].
金子元久 ;
徐国兴 .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09) :24-28
[2]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国家 [J].
尔根·安德斯 ;
陈洪捷 ;
吕春红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3) :39-47
[3]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空间 [J].
揭爱花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5) :73-80
[4]  
转变中的大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为藩著, 2006
[5]  
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日) 天野郁夫, 2005
[6]  
我的科大十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孔宪铎著, 2004
[7]  
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薛晓源,陈家刚主编, 2004
[8]  
中国大学十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陈平原著, 2002
[9]  
大学之理念[M]. 三联书店 , 金耀基著, 2001
[10]  
学术权力[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加)约翰·范德格拉夫(JohnH.VandeGraaff)等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