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技术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41
作者
丁大尉 [1 ]
李正风 [2 ]
胡明艳 [3 ]
机构
[1]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2]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关键词
新兴技术; 技术治理; 多元行动者; 风险社会; 社会规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风险,厘定了"技术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欧美国家发展纳米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治理过程为例,探索了新兴技术治理的模式和主要路径,进而指出:中国在构建新兴技术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对于技术风险问题认识不足、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政府之外行动者参与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给出了发挥政府作为、科学共同体参与、加强安全性评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纳米伦理: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 [J].
王国豫 ;
龚超 ;
张灿 .
科学通报, 2011, (02) :96-107
[2]   从“统治”到“治理”——疯牛病危机与英国生物技术政策范式的演变 [J].
高璐 ;
李正风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05) :655-661
[3]   关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探讨 [J].
樊春良 ;
张新庆 ;
陈琦 .
中国软科学, 2008, (08) :58-65
[4]   解读“风险社会”理论 [J].
赵延东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06) :80-83+91
[5]   科学与治理的兴起及其意义 [J].
樊春良 .
科学学研究, 2005, (01) :7-13
[6]   科学技术的全球治理初探 [J].
苏竣 ;
董新宇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12) :21-26
[7]   灰色忧伤——纳米技术的社会风险 [J].
费多益 .
哲学动态, 2004, (01) :23-26+36
[8]   后常规科学的兴起(上) [J].
吴永忠 .
国外社会科学, 1995, (10) :32-38
[9]  
Rethinking technology, revitalizing ethic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ethical design[J] . Patrick Fe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 2000 (2)
[10]  
Translating Privacy Values with Technology. Helms C S. Boston Universit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w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