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25
作者
邓茂林 [1 ,2 ]
田昆 [1 ,3 ]
杨永兴 [4 ]
王进琼 [1 ,2 ]
机构
[1]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4]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原湿地; 若尔盖;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基于3S技术,应用Fragstats软件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2000和2007年3期TM解译图进行分析,研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动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退化沼泽为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基底,2007年达保护区总面积的48.05%。保护区建立前后的10 a间(1990—2000年),湖泊、河流、沼泽面积萎缩,主要演变为退化沼泽和草甸,退化沼泽、草甸和灌丛面积分别增加1 978.60、2 559.09和824.27 hm2,斑块数减少,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降低,聚合度和优势度增加;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2000—2007年),河流面积小幅恢复,但湿地退化仍是主要趋势,湖泊和沼泽面积持续减小,草场面积持续增加,沙地面积增加1 929.00 hm2,斑块数增加,聚合度和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回升。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排水疏干、过度放牧、无序旅游、基础建设等干扰影响是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近期土地覆被变化 [J].
王石英 ;
张宏 ;
杜娟 .
山地学报, 2008, (04) :496-502
[2]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J].
白军红 ;
欧阳华 ;
崔保山 ;
王庆改 ;
陈辉 .
生态学报, 2008, (05) :2245-2252
[3]   兴隆山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 [J].
张秋玲 ;
马金辉 ;
赵传燕 .
生态学报, 2007, (08) :3206-3214
[4]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J].
王燕 ;
赵志中 ;
乔彦松 ;
李朝柱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4) :328-332+340
[5]   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生境下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J].
田应兵 .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 (02) :1-5+103
[6]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何艳芬 .
地理科学, 2002, (05) :636-640
[7]   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J].
陈文波 ;
肖笃宁 ;
李秀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121-125
[8]   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J].
肖笃宁 ;
李晓文 ;
王连平 .
资源科学, 2001, (02) :31-36
[9]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J].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42-52
[10]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生态制图分类系统研究 [J].
刘红玉 ;
吕宪国 .
地理科学, 1999, (05) :43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