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合作治理:完善中国特色公民治理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被引:39
作者
史云贵 [1 ]
屠火明 [2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3] 电子科技大学马列主义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层社会; 合作治理; 公民治理; 公民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层社会盛行的"公民治理",一般是指由博克斯(Richard.C.Box)系统提出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在该种治理模式下,社区公众主导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而代议者、公共管理者只不过是促进社区践行公民治理模式的顾问者和服务者。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公民文化发展滞后、公民自组织缺乏、公民能力低下等因素,造成我国以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为基本内容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虽有西方公民治理之形式,却缺乏公民治理的内容与精神。基层社会合作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就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对参与型治理和理想型基层社会自治两种治理模式的扬弃。在我国基层社会践行合作治理模式,有助于在构建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基层社会公众等治理主体合作共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基层政府治理与基层社会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是真正实现中国特色基层社会公民治理和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可行性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乡镇政府形象构建 [J].
任堃 .
天府新论, 2009, (04) :1-4
[4]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 [J].
蔺雪春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7, (03) :90-99
[5]   现代性场景与当代中国公民成长 [J].
张健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2) :11-14
[6]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原则和措施 [J].
张宝锋 .
学术论坛, 2006, (05) :59-61
[7]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J].
张康之 .
江海学刊, 2006, (02) :98-105+239
[8]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 [J].
黄湘莲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26-130
[9]   民众政治热情:2038年悬念 [J].
李远夫 .
小康, 2004, (11) :48-49
[10]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J].
徐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3)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