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

被引:14
作者
孙智君
戚大苗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工业化; 综合分析法;
D O I
10.14017/j.cnki.2095-5766.2014.05.044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的工业化水平和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十余年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长江经济带工业化水平在信息、科技、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要素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工业化程度、结构变动、信息化水平、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利用等七个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赋权法,测度2003-2012年间该地区总体及分区域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差距悬殊,上海、江苏、浙江和重庆处于新型工业化高级阶段,其他省市均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高〓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
[2]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研究与实证分析 [J].
李琼 .
统计与决策, 2013, (19) :112-115
[4]   中三角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 [J].
孙智君 ;
周滢 .
统计与决策, 2013, (02) :46-49
[5]   我国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J].
王中亚 .
生态经济, 2013, (01) :85-88+94
[6]   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测度 [J].
易磊 ;
佘国强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4(S5) (S5) :4-4
[7]   湖北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与实证分析 [J].
张利阳 ;
彭开虎 .
统计与决策, 2012, (05) :96-98
[8]   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关系实证研究 [J].
杨烨军 ;
宋马林 ;
廖信林 .
统计与决策, 2012, (02) :129-132
[9]   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分析 [J].
杨韡韡 ;
李平 .
经济管理, 2011, 33 (10) :1-8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中部六省为例 [J].
杨建仁 ;
刘卫东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 41 (02) :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