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被引:96
作者
车浩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被害人同意; 盗窃罪; 打破占有; 盗窃陷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违反占有人意愿而转移财物的占有;相反,得到占有人同意而取走财物,就可以排除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将被害人同意的一般原理与盗窃罪构成要件的具体特征相结合,能够强化刑法总论与各论之间的整合与协调,促进刑法教义学的纵深发展。运用"预设的同意"理论,可以有效回应ATM机等自助型机器类案件中的疑难问题:使用"伪币"从机器处取得财物的,构成盗窃罪;使用真币从机器处取得财物后又抽出真币的,构成针对真币的盗窃罪;非法使用他人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不构成盗窃罪;使用信用卡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构成盗窃罪。在盗窃陷阱的场合,应根据是否存在同意而区分既遂和未遂。按照"客观权限+审核义务"的标准来区分盗窃罪间接正犯与三角诈骗,体现了对被害人意愿的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2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刑法各论.[M].(日) 山口厚;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判例刑法学.[M].陈兴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刑法讲义各论.[M].(日) 大谷实;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日本刑法总论.[M].(日) 西田典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日本刑法各论.[M].(日) 西田典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  
韩国侵犯财产罪判例.[M].(韩)吴昌植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刑法评论.[M].赵秉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9]  
金融诈骗犯罪研究.[M].李文燕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0]  
刑法格言的展开.[M].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