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156
作者
徐承远
张文驹
卢宝荣
陈家宽
机构
[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上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种; 入侵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从外来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来种与新栖息地土著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入侵种的抵抗能力、新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对入侵种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研究方法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机制是极为多样的 ,可能没有一般的、通用的机制。阐明生物入侵的机制 ,对推动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控制有害外来种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Natural pasture community response to enriched carbon dioxide atmosphere [J].
Vasseur, L ;
Potvin, C .
PLANT ECOLOGY, 1998, 135 (01) :31-41
[2]  
Seedling recruitment in the invasive clonal shrub, Mahonia aquifolium Pursh (Nutt.)[J] . Harald Auge,Roland Brandl. &nbspOecologia . 1997 (2)
[3]   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0, (04) :581-586
[4]   国外天敌引种与外来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 [J].
陆庆光 .
植物保护, 1996, (06) :44-45
[5]  
Biological control of alligator weed: Unsuccessful attempts to control terrestrial growth using the flea beetleDisonycha argentinensis [Col.: Chrysomelidae][J] . M. H. Julien,R. R. Chan. &nbspEntomophaga . 1992 (2)
[6]   Variation in self-fertility and the reproductive advantage of self-fertility for an invading plant (Spartina alterniflora) [J].
Daehler, CC .
EVOLUTIONARY ECOLOGY, 1998, 12 (05) :553-568
[7]   A native nitrogen-fixing shrub facilitates weed invasion [J].
Maron, JL ;
Connors, PG .
OECOLOGIA, 1996, 105 (03) :302-312
[8]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和应用 [J].
彭少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6, (03)
[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理论框架 [J].
吴兆录 ;
闫海忠 .
生物多样性, 1996, (01) :28-33
[10]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J].
彭少麟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5, (04) :4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