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模拟与调控
被引:7
作者
:
姚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姚建
刘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刘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文锋
张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张军
机构
:
[1]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来源
:
山地学报
|
2000年
/ 05期
关键词
: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模拟;
调控对策;
D O I
:
10.16089/j.cnki.1008-2786.2000.05.023
中图分类号
: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
083001 ;
摘要
: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 ,以成都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基础 ,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和模拟 ,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因此该系统具有相当的可信度。通过各种参数的调整和输入 ,研究了整个系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况及调控对策。该种模拟和预测方法 ,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一定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系统动力学.[M].王其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
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探讨
[J].
王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王桥
;
毛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毛锋
.
地理科学,
1998,
(06)
:574
-580
[3]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J].
张林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
张林泉
;
于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
于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4,
(02)
:17
-23
[4]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小金
;
毛汉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毛汉英
;
陈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陈为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朝林
;
王洪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王洪才
.
地理学报,
1991,
(02)
:233
-241
←
1
→
共 4 条
[1]
系统动力学.[M].王其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
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探讨
[J].
王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王桥
;
毛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毛锋
.
地理科学,
1998,
(06)
:574
-580
[3]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J].
张林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
张林泉
;
于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理论研究组
于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4,
(02)
:17
-23
[4]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小金
;
毛汉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毛汉英
;
陈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陈为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朝林
;
王洪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
王洪才
.
地理学报,
1991,
(02)
:233
-24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