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33
作者
:
李洪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李洪文
机构
:
[1]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
科学管理研究
|
2013年
/ 31卷
/ 03期
关键词
:
创新驱动;
战略;
发展对策;
D O I
:
10.19445/j.cnki.15-1103/g3.2013.03.007
中图分类号
: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
0201 ;
020105 ;
摘要
:
在阐述创新驱动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对创新驱动的研究现状,并基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了口号与行动、发展方式、体制3个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模型进行讨论与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从3个层面提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及其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化.[D].吴涛.南京理工大学.2008, 01
[2]
国家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分析
[J].
董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董晓辉
.
科学管理研究,
2012,
30
(04)
:5
-9
[3]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张来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科学技术部
张来武
.
中国软科学,
2011,
(12)
:1
-5
[4]
基于动态规划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锐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
(22)
:6615
-6618+6629
[5]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其最新启示
[J].
夏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夏天
.
中国软科学,
2009,
(S2)
:113
-118
[6]
上海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未来发展对策
[J].
张仁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张仁开
.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6)
:37
-41
[7]
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卫兴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咏梅
.
经济纵横,
2007,
(05)
:2
-5
[8]
技术改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机制
[J].
汪建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汪建成
;
毛蕴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毛蕴诗
.
经济管理,
2007,
(03)
:22
-27
←
1
→
共 8 条
[1]
动态规划算法应用及其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化.[D].吴涛.南京理工大学.2008, 01
[2]
国家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分析
[J].
董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董晓辉
.
科学管理研究,
2012,
30
(04)
:5
-9
[3]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张来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科学技术部
张来武
.
中国软科学,
2011,
(12)
:1
-5
[4]
基于动态规划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锐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
(22)
:6615
-6618+6629
[5]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其最新启示
[J].
夏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夏天
.
中国软科学,
2009,
(S2)
:113
-118
[6]
上海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未来发展对策
[J].
张仁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张仁开
.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6)
:37
-41
[7]
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卫兴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咏梅
.
经济纵横,
2007,
(05)
:2
-5
[8]
技术改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机制
[J].
汪建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汪建成
;
毛蕴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毛蕴诗
.
经济管理,
2007,
(03)
:22
-2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