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能源子网系统研究

被引:30
作者
段青 [1 ]
盛万兴 [1 ]
孟晓丽 [1 ]
史常凯 [1 ]
王建华 [2 ]
季振东 [3 ]
吕志鹏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变压器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东南大学
[3] 南京理工大学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狭义能源互联网; 能源局域网; 能源子网; 电能交换器; 电力集能器;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6.02.009
中图分类号
TM727 [电力网];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提出面向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以新型全可控柔性配电装备:电能交换器和电力集能器为核心的能源局域网与能源子网层次化配用电侧灵活配电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物理系统对以电力集能器为核心的能源子网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详细设计了电力集能器的系统结构,给出了其核心模块的主电路拓扑,同时提出了适用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能源子网组网模型,并对各种运行工况和暂态过程下的能源子网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灵活配电系统关键装备与组网形态研究 [J].
盛万兴 ;
段青 ;
梁英 ;
孟晓丽 ;
史常凯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5) :3760-3769
[2]   一种基于虚拟电机控制的能量路由器 [J].
盛万兴 ;
刘海涛 ;
曾正 ;
吕志鹏 ;
谭骞 ;
段青 ;
冉立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41-3550
[3]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J].
蒲天骄 ;
刘克文 ;
陈乃仕 ;
葛贤军 ;
于建成 ;
王丹 ;
王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11-3521
[4]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J].
田世明 ;
栾文鹏 ;
张东霞 ;
梁才浩 ;
孙耀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82-3494
[5]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J].
钱照明 ;
张军明 ;
盛况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5149-5161
[6]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 [J].
周孝信 ;
鲁宗相 ;
刘应梅 ;
陈树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4999-5008
[7]   需求侧互动响应: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一环 [J].
姚建国 .
国家电网, 2014, (09) :50-51
[8]   微电网技术综述 [J].
杨新法 ;
苏剑 ;
吕志鹏 ;
刘海涛 ;
李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01) :57-70
[9]   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J].
张东霞 ;
姚良忠 ;
马文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31) :1-15
[10]  
全球能源互联网[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刘振亚,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