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4
作者
陈骁 [1 ]
鞠建东 [2 ]
马捷 [3 ]
郑捷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博弈论; 国家关系; 冲突程度; 经济发展;
D O I
10.14116/j.nkes.2019.02.006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一个更加激进的对外冲突将攫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却会对自身经济发展带来损害。本文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尝试研究两个国家之间对外政策的最优冲突程度。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抽象模型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国家愿意施行的对外最优冲突程度并不是另一国冲突程度的单调函数,而是遵循着先升后降的规律,两国之间有且仅有一个稳定的均衡冲突程度。并且,随着外国经济实力增长,本国的均衡对外冲突程度将单调递增;而随着自身综合实力增长,本国均衡对外冲突程度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前期"韬光养晦"而后期"厚积薄发"策略。因此,双边关系一般会呈现出五个阶段,随着两国总体实力对比的变化与两国总体实力发展速度对比的变化而演变出不同的趋势,其中均衡中高速发展的小国倾向于选择越来越平和的对外政策,大国则倾向于选择越来越激进的对外政策。我们还将理论带入到中美、中印以及中日双边关系从1960年到2015年的演化过程,认为中美关系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中印关系已经从第三阶段进入第四阶段,而中日关系已经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故而中美与中日关系趋向于恶化,而中印关系趋向于震荡上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2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An Economic Theory of Alliances[J] .  &nbsp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66 (3)
[2]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IN ECONOMIC AND SECURITY AFFAIRS [J].
LIPSON, C .
WORLD POLITICS, 1984, 37 (01) :1-23
[3]   ARMS RACES AND COOPERATION [J].
DOWNS, GW ;
ROCKE, DM ;
SIVERSON, RM .
WORLD POLITICS, 1985, 38 (01) :118-146
[4]   CRISIS PREVENTION AND THE AUSTRIAN STATE TREATY [J].
LARSON, DW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87, 41 (01) :27-60
[5]  
Conflict and rent-seeking success functions: Ratio vs. difference models of relative success[J] . Jack Hirshleifer. &nbspPublic Choice . 1989 (2)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
[7]  
冲突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郝朝艳, 2016
[8]  
历史的惯性[M]. 中信出版社 , 阎学通, 2013
[9]  
中国崛起[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阎学通等著, 1998
[10]   Endogenous in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
Lloyd-Ellis, H ;
Marceau, N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2 (01)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