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天桂山典型溶洞景观成因类型

被引:7
作者
王健 [1 ,2 ]
陈琢 [1 ]
张梅平 [1 ]
黄华芳 [1 ,2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
[2]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关键词
天桂山; 溶洞景观; 银河洞; 珍珠洞;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的喀斯特洞穴集中分布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中,多沿NW-SE、NE-SW和近S-N断裂发育。受第四纪间歇性构造抬升影响,溶洞具有成层分布特点。以溶洞景观类型为基础,将该区溶洞分为侵蚀型和堆积型两大类,分别以银河洞和珍珠洞为代表,前者多发育各种窝穴、流痕、边槽等侵蚀及坍塌景观,后者则发育各种化学堆积景观。研究溶洞景观成因类型及特征对于天桂山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太行山地貌系统 [J].
樊克锋 ;
杨东潮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51-53+62
[2]   对华北山地低山麓面形成时代之新认识 [J].
吴忱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2) :105-108
[3]   中国华北山地的层状地貌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J].
吴忱 ;
张秀清 ;
赵英魁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0, (03) :82-86
[4]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J].
吴忱 ;
张秀清 ;
马永红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04) :40-50
[5]   滹沱河太行山山峡段河流阶地和第四纪构造运动 [J].
程绍平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1981, (01) :29-39+83
[6]  
华北地貌环境及其形成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吴忱, 2008
[7]  
华北山地地形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忱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