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相关性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4
作者
:
陈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
陈立
[
1
]
李松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
李松志
[
2
]
机构
:
[1]
云南师范大学旅地学院
[2]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来源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12年
/ 03期
关键词
:
物流产业;
相关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模型;
D O I
:
10.16202/j.cnki.tnrs.2012.03.033
中图分类号
:
F259.27 [地方物资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
1201 ;
1202 ;
0202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GDP与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产业产值与GDP三个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实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带动作用,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物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敏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
(01)
:88
-91
[2]
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俊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01)
:69
-70
[3]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J].
谷永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谷永芬
;
何记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何记东
.
物流科技,
2003,
(06)
:1
-3
[4]
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蒯旭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蒯旭光
;
何正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何正全
.
江苏商论,
2002,
(11)
:4
-5
[5]
上海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J].
王惠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王惠萍
;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张敏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S1)
:21
-23
[6]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汪鸣;冯浩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现代物流技术学.[M].裴少峰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
1
→
共 7 条
[1]
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敏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
(01)
:88
-91
[2]
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俊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01)
:69
-70
[3]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J].
谷永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谷永芬
;
何记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何记东
.
物流科技,
2003,
(06)
:1
-3
[4]
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蒯旭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蒯旭光
;
何正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何正全
.
江苏商论,
2002,
(11)
:4
-5
[5]
上海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J].
王惠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王惠萍
;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张敏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S1)
:21
-23
[6]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汪鸣;冯浩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现代物流技术学.[M].裴少峰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