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陈兴华
赖新生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广州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针刺; 西药; 内皮素; 一氧化氮;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5.03.011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可能机理。方法:将75例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针刺选穴以脑三针、舌三针、百会、通里、三阴交为主,并配以电针。西药以脑活素静脉点滴,并口服尼莫通、阿司匹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结果:在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中存在ET、NO异常增高的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T、NO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疗法均可使患者血中的ET含量和NO值显著降低。治疗后三组间的比较则显示,针刺组和针刺加西药组使ET含量和NO值降低的作用均优于西药组,而以针刺加西药组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使患者血中ET含量和NO值降低可能是其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机理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风证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研究 [J].
关少侠 ;
谌剑飞 ;
马雅玲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 (01) :41-42
[2]   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J].
魏江磊 ;
王海颖 ;
邵念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 (02) :113-115
[3]   脑缺血过程的有关脑内病理机制附视频 [J].
王介明 ;
梁建华 ;
付瑞平 ;
韩国杰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05) :320-321
[4]   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意义 [J].
杨晓红 ;
王凤飞 ;
陶桂华 ;
李荣华 ;
祖秀光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2) :114-115
[5]   缺血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J].
江卫 ;
吴雪峰 ;
邵福源 ;
干祥生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 (01) :12-14
[7]   NO代谢变化对缺血性脑组织内皮素产生的影响 [J].
赵卫国,田恒力,张天锡,孙青芳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6, (03) :171-173
[8]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J].
蒋戈利 ;
石学敏 ;
张存生 ;
胡国强 ;
刘云洁 .
天津医药, 1992, (03) :168-171
[9]  
临床神经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黄如训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