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

被引:48
作者
顾晓薇
李广军
王青
刘建兴
丁一
刘敬智
机构
[1] 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2] 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辽宁沈阳
[3] 辽宁沈阳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成分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以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24787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占用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沈阳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17218hm2,生态效率为0.8人·hm-2.在两所学校的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分别占总足迹的68%和54%;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对东北大学、沈阳大学和澳大利亚RedlandsUniversity的比较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构成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足迹构成和生态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创建“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评价“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标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2]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3]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1, (02) :164-169
[4]  
Two feet-two approaches: a component-based model ofecological footprint .2 Simmons C,Lewis K,Barrett J.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0
[5]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verpool: Developing Sustainable Scenarios .2 Barrett J,Scott A,Lindfield S. York: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