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粒径分布模型的河北省土壤可蚀性研究

被引:50
作者
门明新
赵同科
彭正萍
宇振荣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北京,北京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北京
关键词
逻辑生长模型; 质地转换; 土壤可蚀性; K值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质地组成、土壤图及相应的理化性质属性资料,在验证双参数修正经验逻辑生长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系统转换为美国制;并采用公式法计算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编制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图。同时,计算得出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在0.25~0.4之间的易蚀性和较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8.6%。探讨了土壤可蚀性K值和K值图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47 / 16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几种土壤累积粒径分布模型的对比研究 [J].
刘建立 ;
徐绍辉 ;
刘慧 .
水科学进展, 2003, (05) :588-592
[2]   不同粒径制间土壤质地资料的转换问题研究 [J].
蔡永明 ;
张科利 ;
李双才 .
土壤学报, 2003, (04) :511-517
[3]   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J].
蔡崇法 ;
丁树文 ;
史志华 ;
黄丽 ;
张光远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2) :19-24
[4]   长江以南东部丘陵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 [J].
梁音 ;
史学正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9, (02) :48-53
[5]   土壤颗粒组成分级标准的换算 [J].
朱秋潮 ;
范浩定 .
土壤通报, 1999, (02) :6-7
[6]   土壤抗蚀性研究现状综述 [J].
方学敏 ;
万兆惠 ;
徐永年 .
泥沙研究, 1997, (02) :88-92
[7]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J].
史学正,于东升,吕喜玺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5, (03) :38-42
[8]  
区域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张爱国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