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信贷选择

被引:10
作者
罗晶 [1 ]
徐培文 [2 ]
刘海二 [3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3]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创新发展部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 传统消费金融;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D O I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5.005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低收入者收入波动、认知偏差等假说,对比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以互联网消费信贷为例)与传统消费金融(以信用卡为例)展业的差异,结果发现:面对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信贷申请,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控制消费者违约风险、价格竞争等方面较传统消费金融更具优势。最后在对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应着重于信用教育及信贷后悔权的建立。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回顾及新挑战分析 [J].
黎子文 .
中国信用卡, 2015, (12) :63-66
[2]   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 [J].
谢平 .
新金融, 2014, (04) :4-8
[3]   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J].
陶娅娜 .
金融发展评论, 2013, (11) :58-73
[4]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
谢平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5]   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 [J].
曾刚 .
银行家, 2012, (11) :11-13
[6]   消费金融研究综述 [J].
王江 ;
廖理 ;
张金宝 .
经济研究, 2010, 45(S1) (S1) :5-29
[7]   个人信贷中信用风险识别的信号博弈分析 [J].
晏艳阳 ;
金鹏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6) :55-60
[8]   我国信用卡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J].
宁薛平 ;
薛峰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3) :229-231
[9]   消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J].
龙海明 ;
邓太杏 .
求索 , 2006, (01) :30-32+59
[10]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中国个人信用问题研究 [J].
王晓天 .
南开经济研究, 2005, (03) :78-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