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3-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被引:78
作者:
王亚辉
[1
,2
]
李秀彬
[1
,2
]
辛良杰
[1
]
谈明洪
[1
,2
]
蒋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区域差异;
零租金;
影响因素;
Heckman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理解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的169511个住户样本,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识别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土地流转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1)2003-2013年间,土地流转率从17.09%上升到24.1%,年均增幅近0.7个百分点;南方土地流转较为活跃,比如福建等地流转率超过30%,而北方土地流转率较低;(2)转入土地支付租金平均为283.74元/亩,55.05%的转入户并未支付租金;相反,转出土地获得租金为243.23元/亩,52.63%的农户转出土地未获得租金;目前中国土地的"零租金"流转率超过50%;(3)土地质量、地理区位、交易费用、家庭及村庄特征等对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土地质量和地理区位在平原地区的边际效应较大,但在丘陵和山区,交易成本已成为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土地"零租金"流转的实质是土地资源错配的一种表现,丘陵和山区边际化及交易费用偏高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政府应努力降低土地流转中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补偿机制,同时关注丘陵和山区的土地资产贬值和撂荒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502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