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3-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被引:78
作者
王亚辉 [1 ,2 ]
李秀彬 [1 ,2 ]
辛良杰 [1 ]
谈明洪 [1 ,2 ]
蒋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区域差异; 零租金; 影响因素; Heckman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之路,理解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的169511个住户样本,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识别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促进土地流转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1)2003-2013年间,土地流转率从17.09%上升到24.1%,年均增幅近0.7个百分点;南方土地流转较为活跃,比如福建等地流转率超过30%,而北方土地流转率较低;(2)转入土地支付租金平均为283.74元/亩,55.05%的转入户并未支付租金;相反,转出土地获得租金为243.23元/亩,52.63%的农户转出土地未获得租金;目前中国土地的"零租金"流转率超过50%;(3)土地质量、地理区位、交易费用、家庭及村庄特征等对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土地质量和地理区位在平原地区的边际效应较大,但在丘陵和山区,交易成本已成为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土地"零租金"流转的实质是土地资源错配的一种表现,丘陵和山区边际化及交易费用偏高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政府应努力降低土地流转中面临的各类交易费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补偿机制,同时关注丘陵和山区的土地资产贬值和撂荒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50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J].
王亚辉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谈明洪 ;
李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4) :539-552
[2]   中国耕地流转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J].
王桂民 ;
陈聪 ;
曹光乔 ;
易中懿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1) :1-7
[3]   重庆山区农户转入耕地补偿现状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J].
郑凯丽 ;
周洪 .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05) :620-623
[4]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J].
程令国 ;
张晔 ;
刘志彪 .
管理世界, 2016, (01) :88-98
[5]   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 [J].
卢华 ;
胡浩 .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07) :4-15
[6]   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 [J].
王亚运 ;
蔡银莺 ;
李海燕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 (06) :18-25
[7]   山区土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 [J].
邵景安 ;
张仕超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636-649
[8]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 [J].
黄祖辉 ;
王建英 ;
陈志钢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11) :4-16
[9]   一个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假说 [J].
李文辉 ;
戴中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143-149
[10]   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现象的驱动机制——以河北省文安县为例 [J].
赵宇鸾 ;
李秀彬 ;
辛良杰 ;
郝海广 .
地理研究, 2012, 31 (02) :3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