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批判性解读

被引:14
作者
张骋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娱乐至死; 文字印刷传播; 电视图像传播;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D O I
10.19290/j.cnki.51-1076/i.2013.01.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说影响深远,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一预言是以"现代主义"中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为依据的。换言之,他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主义"——文字印刷传播的局限,同时,也"遮蔽"了由电视图像传播所开启的"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和意义。而正是电视图像传播修正和突破了文字印刷传播的局限,解放了人们的感性和身体,促进了大众文化的诞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娱乐至死.[M].(美)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美)约翰·R.霍尔(JohnR.Hall);玛丽·乔·尼兹(MaryJoNeitz)著;周晓虹;徐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
[3]  
理解媒介.[M].(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4]  
大众文化与传媒.[M].陆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
[5]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6]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德)本雅明(Benjamin;Walter)著;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7]  
西方的智慧.[M].(英)罗素(Russell;B.)著;马家驹;贺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8]  
非理性的人.[M].[美]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 著;段德智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9]  
西方现代哲学与文艺思潮.[M].文化部教育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10]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美)弗·杰姆逊(Jamseon;F.)著;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