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公共生活——以上海市杨浦创意市集、徐汇滨江和虹口市民驿站为例

被引:10
作者
姚存卓
机构
[1] 上海市宝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风貌科
关键词
公共生活; 日常生活; 网络社会; 日常公共生活;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后现代主义都市里,抽象地讨论公共生活的"公共性"已经很难适应人群的生活状态,有必要加入日常生活因子,从而形成对公共生活"公共性"的完整认识。将日常生活理论引入后,可构成四个日常公共生活图式:匠人劳动、日常公共消费、日常公共交往、日常政治。加入网络社会的时代维度,能够形成研究当代日常公共生活的较为明晰的理论框架,并选取上海若干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初步的实证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62 +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地理媒介.[M].斯科特·麦夸尔.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2]  
流量经济.[M].石良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978-7-313-20326-7
[3]  
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M].陈付龙.人民出版社.2017,
[4]  
日常生活批判.[M].亨利·列斐伏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  
公共生活研究方法.[M].扬·盖尔;比吉特·斯娃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6]  
审美特性.[M].(匈) 卢卡奇;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  
占有还是存在.[M].弗洛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8]  
公共人的衰落.[M].(美) 桑内特 (Sennett;R.)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9]  
日常生活.[M].(匈) 赫勒; 著.重庆出版社.2010,
[10]  
茶馆.[M].王笛; 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