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被引:19
作者
刘宇
匡耀求
黄宁生
吴志峰
王翠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6] 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温室效应; IPAT; STIRPAT;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D O I
10.13198/j.res.2007.01.120.liuy.02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邱国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198-208
[2]   水泥生产中减排二氧化碳措施和效果分析 [J].
何宏涛 ;
袁文献 .
中国水泥, 2005, (03) :48-50
[3]   水泥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与CO2排放控制探讨 [J].
毛玉如 ;
方梦祥 ;
马国维 .
再生资源研究, 2004, (04) :32-37
[4]   台湾水泥业因应二氧化碳排放减量策略之研究 [J].
冯炳勋 ;
陈家荣 .
福建环境, 2003, (01) :16-19
[5]   水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措施浅析 [J].
朱松丽 .
中国能源, 2000, (07) :23-26
[6]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