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被引:129
作者
孙剑锋 [1 ]
李世泰 [1 ,2 ]
纪晓萌 [1 ]
秦伟山 [1 ,3 ]
王富喜 [1 ]
机构
[1]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鲁东大学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旅游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 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 产业融合“; 旅游+”新模式;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8.02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60107 ; 060207 ;
摘要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关系演变与互动机制 [J].
周小凤 ;
张朝枝 .
人文地理, 2019, 34 (03) :154-160
[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 [J].
江娟丽 ;
杨庆媛 ;
张忠训 ;
苏康传 .
经济地理, 2019, 39 (06) :205-213
[3]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潜力研究 [J].
周玉翠 ;
邓祖涛 ;
石军南 ;
马点明 ;
郑晓云 .
经济地理, 2019, 39 (04) :216-222
[4]   “一带一路”下旅游文化产业的大数据体系架构与实施途径研究 [J].
杨更生 ;
王东 ;
孙彬 .
干旱区地理, 2019, 42 (01) :187-194
[5]   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及其空间分异 [J].
许春晓 ;
胡婷 .
经济地理, 2018, 38 (05) :208-216
[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资源丰度评价 [J].
程晓丽 ;
史杜芳 .
地理科学, 2017, 37 (05) :766-772
[7]   高铁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于秋阳 ;
杨思涵 .
人文地理, 2017, 32 (01) :145-151
[8]   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J].
胡小海 ;
黄震方 .
江苏社会科学, 2017, (01) :254-259
[9]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 [J].
曲景慧 .
生态经济, 2016, 32 (09) :129-134
[10]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J].
范红艳 ;
薛宝琪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6, (04) :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