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隐私权及其民法保护

被引:6
作者
林燕玲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关键词
基因; 基因隐私权; 基因隐私利用权; 基因隐私利用权有偿转让格式合同;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5.03.01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进步,个人的基因隐私不断地被侵犯。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人类基因资源被窃事件,不仅导致我国人类基因资源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侵犯了我国人民的基因隐私利益。当代民法应明确用基因隐私权的权利形式保护基因隐私,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突破人格权专属性太强,难以与主体分离的传统理论,由法律直接授权权利人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基因隐私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 [J].
刘大洪 .
中国法学, 2002, (06) :75-82
[2]   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 [J].
黄玉烨 .
法商研究, 2002, (06) :98-103
[3]   基因隐私及基因隐私权的民事法律保护 [J].
李文 ;
王坤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79-183
[4]   商事人格权──人格权的商业利用与保护 [J].
程合红 .
政法论坛, 2000, (05) :77-87
[5]  
正义/司法的经济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2
[6]  
人身权法论[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杨立新著, 1996
[7]  
人格权法新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王利明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