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

被引:43
作者
肖斌
付小红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国营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制; 土地流转; 集体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将成为我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发展家庭农场,必须充分借鉴吸收早期职工家庭农场和现代家庭农场区域范围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通过土地、资金及技术等全要素流动的适度集中和倾斜,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与此同时,必须警惕和反对各种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名而极力鼓吹土地私有化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家庭农场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J].
高强 ;
刘同山 ;
孔祥智 .
经济学家, 2013, (06) :48-56
[2]   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J].
卫兴华 .
经济学动态, 2010, (10) :16-19
[3]   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J].
温铁军 .
红旗文稿, 2009, (02) :15-17
[4]  
大力发展和办好职工家庭农场(一九八四年九月二日,全国农垦工作会议通过)[J]. 中国农垦. 1984(10)
[6]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7]  
第三世界[M]. 新华出版社[英]哈里森(P·Harrison),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