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
被引:17
作者: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合意产出;
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
绝对收敛模型;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3.05.005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22
+2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