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

被引:17
作者
王兆华
丰超
郝宇
康玉臣
刘营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合意产出; 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 绝对收敛模型;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3.05.005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22 +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J].
孙久文 ;
肖春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2) :67-72
[2]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和聚类分析 [J].
李金铠 ;
沈波 ;
韩亚峰 ;
张孟豪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6) :1-6
[3]   环境约束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动分解——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 [J].
魏玮 ;
宋一弘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27 (09) :52-57
[4]   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陈德敏 ;
张瑞 .
经济科学, 2012, (04) :49-65
[5]   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臧传琴 ;
刘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8) :107-113
[6]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与能源技术的区域差异 [J].
汪克亮 ;
杨宝臣 ;
杨力 .
科研管理, 2012, 33 (05) :56-63+78
[7]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测算 [J].
毕占天 ;
王万山 .
统计与决策, 2012, (09) :93-96
[8]   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张伟 ;
吴文元 .
经济研究, 2011, 46 (10) :95-109
[9]   基于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 [J].
汪克亮 ;
杨宝臣 ;
杨力 .
管理学报, 2011, 8 (03) :456-463
[10]   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面板计量分析 [J].
董锋 ;
谭清美 ;
周德群 ;
李晓晖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6)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