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分析:以跨区域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徐大伟 [1 ,2 ]
荣金芳 [1 ]
李斌 [1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流域; 跨区域; 逐级协商; 机制设计;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3.09.004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实施过程、补偿标准、运作框架、基本类型以及方法。以辽河为例,从纵向科层型协商机制、横向府际型协商机制和内部市场型协商机制三个维度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建议。本文认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是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其难点是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落脚点则是如何有效地构建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J].
李国平 ;
李潇 ;
萧代基 .
经济学家, 2013, (02) :42-49
[2]   基于协商机制下的流域二级机构防汛抗旱工作研究 [J].
张松涛 .
海河水利, 2011, (03) :19-21
[3]   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的权义形态 [J].
伍佳佳 ;
何健 ;
孙敬屿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2) :157-162
[4]   长江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协商机制的构建探讨 [J].
陈坤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1) :6643-6646
[5]   流域差别化环境管理研究 [J].
罗宏 ;
冯慧娟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1) :118-124
[6]   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 [J].
马捷 ;
锁利铭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2) :107-114+127
[7]   从科层到网络:流域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J].
黎元生 ;
胡熠 .
福州党校学报, 2010, (02) :35-39
[8]   关于构建流域管理协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J].
吕树明 .
人民珠江, 2009, 30 (05) :41-43+53
[9]   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事权划分与协商机制研究 [J].
张瑞美 ;
乔建华 ;
余艳欢 .
水利发展研究, 2009, 9 (08) :29-33
[10]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协商仲裁机制设计 [J].
李新 ;
程会强 .
中国水利, 2009, (13)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