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餐饮网社交功能的中日韩比较
被引:16
作者
:
边燕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边燕杰
[
1
]
郭小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郭小弦
[
2
]
机构
:
[1]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2]
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
来源
:
学术交流
|
2015年
/ 02期
关键词
:
社交餐饮网;
情感性功能;
工具性功能;
中日韩比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
1407 ;
摘要
:
餐饮聚会给人们提供了社会互动的机会和环境,促进了个体和社会的融合,由此产生了稳定的人际关系,被称之为社交餐饮网。基于东亚联合社会调查2012年数据,探讨餐饮网情感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异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加深沟通、增加信任、提升幸福感,是其情感性功能;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增加新的朋友,拓宽网络,提高跨阶层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高层资源的获取能力,这是其工具性的功能。数据分析表明,三个国家中餐饮网的情感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韩国—中国,而工具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中国—韩国。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儒家文化渗透程度来解释这些实证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饮食社交对政治信任的侵蚀及差异分析:关系资本的“副作用”
[J].
陈云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陈云松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边燕杰
.
社会,
2015,
35
(01)
:92
-120
[2]
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影响——以广州为例
[J].
邹宇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邹宇春
;
敖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敖丹
;
李建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李建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31
-148+207
[3]
中国城市中的关系资本与饮食社交: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边燕杰
;
刘翠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刘翠霞
;
林聚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林聚任
.
开放时代,
2004,
(02)
:93
-107
[4]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 Game[J] . Kwang-kuo H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7 (4)
←
1
→
共 4 条
[1]
饮食社交对政治信任的侵蚀及差异分析:关系资本的“副作用”
[J].
陈云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陈云松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边燕杰
.
社会,
2015,
35
(01)
:92
-120
[2]
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影响——以广州为例
[J].
邹宇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邹宇春
;
敖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敖丹
;
李建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李建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31
-148+207
[3]
中国城市中的关系资本与饮食社交: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边燕杰
;
刘翠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刘翠霞
;
林聚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林聚任
.
开放时代,
2004,
(02)
:93
-107
[4]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 Game[J] . Kwang-kuo Hwang.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7 (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