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

被引:113
作者
刘亮
机构
[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体育公共服务; 中国;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1.03.012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对"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形成及不同时期概念表达形式的内涵与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是重视大众体育需求、以体育公共利益为导向,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与正义,内在目标是实现均衡发展;对存在学术争议的用语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体育公共服务"较"公共体育服务"更为合适,并从体育公共利益需求与价值选择出发,重新界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从差异性、同质性与补偿性3种体育公共利益出发,将体育公共服务分为生存发展型服务、精神满足型服务以及权益伦理型服务,认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要在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 [J].
樊炳有 .
体育与科学, 2010, 31 (02) :25-32
[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
范冬云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02) :6-8+12
[3]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 [J].
樊炳有 .
体育学刊, 2009, 16 (06) :14-19
[4]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 [J].
郇昌店 ;
肖林鹏 ;
李宗浩 ;
杨晓晨 .
体育学刊, 2009, 16 (06) :20-24
[5]   加强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 [J].
王景波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 (01) :18-20
[6]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 [J].
肖林鹏 ;
李宗浩 ;
杨晓晨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6) :472-475
[7]   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 [J].
刘艳丽 ;
姚从容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5) :16-18
[8]   论体育服务产品的性质、特征和类型 [J].
杨年松 .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5) :1-4
[9]  
中国将以更开放的视野看待体育事业的发展[N]. 曹彧,张旭光.中国体育报. 2005 (001)
[10]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 中共党史出版社 , 李军鹏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