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被引:25
作者
田宇
王佳君
李宝云
宛丰
机构
[1]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脑梗死,急性; 临床疗效;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x2=5.081,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667,5.850,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3,P>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26,P<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x2=17.481、10.403,P<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88、0.159、0.348,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J].
张步环 ;
王宏 ;
贾文霄 ;
邓佳敏 .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 33 (06) :812-817
[2]   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RP、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J].
张晶 ;
王艳飞 ;
贾新未 ;
陈春红 .
疑难病杂志, 2014, 13 (05) :460-462
[3]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用的比较 [J].
谢坚 ;
章成国 ;
王玉凯 ;
邵燕 ;
罗韶辉 .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05) :565-568+576
[4]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J].
王晶 ;
刘晶晶 ;
刘金凤 ;
郭兆慧 ;
李红丽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 27 (02) :123-124
[5]   影响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J].
王杰 ;
陈璟 ;
熊小檍 ;
李光勤 .
重庆医学, 2014, 43 (09) :1075-1077+1080
[6]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J].
曹红元 ;
石倩千 ;
陈东万 ;
易旭 ;
李惠允 ;
杨珩 ;
李玮 ;
严家川 ;
张猛 ;
周华东 .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 (03) :43-47
[7]   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J].
林绍鹏 ;
殷建瑞 ;
林珮仪 ;
江慧琳 ;
田朝伟 ;
陈晓辉 .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09) :989-992
[8]   静脉t-PA溶栓联合血管内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李琳 ;
贾延劼 .
疑难病杂志, 2014, 13 (03) :239-241
[9]   DRAGON评分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中的应用 [J].
刘勇林 ;
陈仰昆 ;
肖卫民 ;
钟秀玲 .
广东医学, 2013, 34 (13) :2043-2045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 [J].
王晶 ;
刘家丰 ;
郭兆慧 ;
孙杰 ;
曲延民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06) :5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