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及其供给模式: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

被引:12
作者
肖卫东 [1 ]
吉海颖 [2 ]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 本质属性; 供给模式; 排他性机制;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4.07.021
中图分类号
F062.6 [公共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准公共产品是一种俱乐部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特征,是"非竞争性与排他性组合"的产品系统,可适应从纯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的连续集合上的任意一点。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看,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既不是其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强弱,也不是其产权的明晰程度,而是其社会性,是所有消费者福利的持续改善和增进。这要求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要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建立分权的多中心治理机制和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组合模式。而且,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以及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要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包容性收入、居民消费和消费理论发展 [J].
孙涛 .
理论学刊, 2014, (03) :61-66
[2]   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要素 [J].
魏建国 .
理论学刊, 2014, (03) :89-93
[4]   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 [J].
叶航 ;
王国梁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6) :81-90
[5]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 [J].
杜志雄 ;
肖卫东 ;
詹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11) :4-14+25
[6]   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定义、分类依据及其类别 [J].
陈其林 ;
韩晓婷 .
经济学家, 2010, (07) :13-21
[9]   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 [J].
秦颖 .
经济学家, 2006, (03) :77-82
[10]   公共服务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合作 [J].
艾伦·罗森伯姆 ;
孙迎春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5)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