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土的次生潜育化问题

被引:16
作者
龚予同
韦启墦
黄钺
吴志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潜育作用; 潜育化; 还原型; 泥层; 水成土; 还原性; 灰粘化作用; 水成型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 水稻土;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潜育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水稻土形成于各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于各种不同的母质上,性质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是其共同的特点。除这一主要成土过程外,还有一些附加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潜育过程。这一水成土所特有的过程对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有着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感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作者拟就水稻土的潜育过程,特别是人为作用下的潜育过程作一粗略的讨论,并提出水稻土次生潜育化的问题,供研究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6+203 +203-20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深沟抬田改良次生潜育化水稻土 [J].
张振南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0, (01) :32-34+59
[2]   湛江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原因及培肥途径 [J].
王颖明 ;
黄继渊 .
土壤通报, 1980, (01) :14-17
[3]   从土壤学角度看朝鲜农业的发展 [J].
龚子同 ;
王汝槦 ;
尤文瑞 .
土壤, 1979, (05) :202-204+171
[4]   日本土壤科学的研究现状 [J].
李庆逵 ;
龚子同 .
土壤, 1979, (04) :154-159
[5]   关于太湖地区“吨粮田”的土壤条件问题 [J].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南调查组 .
土壤, 1977, (05) :247-252
[6]   苏州平田地区水稻土发僵问题的探讨 [J].
陈家坊 ;
武玫玲 ;
何群 ;
刘彬 .
土壤, 1975, (06) :286-291
[7]   江西地区红壤性水稻土形成的特点 [J].
曹升賡 .
土壤学报, 1964, (02) :155-163
[8]   论白浆土的形成和分类问题 [J].
曾昭顺 ;
庄季屏 ;
李美平 .
土壤学报, 1963, (02) :3-21
[9]   长江中下游白土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过程的特点 [J].
徐琪 .
土壤学报, 1962, (01) :44-54
[10]   江苏省里下河土壤的发生和改良 [J].
雷文进 .
土壤学报, 1959, (Z2) :22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