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

被引:51
作者
殷培红 [1 ]
方修琦 [1 ]
马玉玲 [2 ]
田青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关键词
粮食短缺;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粮食安全;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7.04.02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中国缺粮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考虑气候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将缺粮区区分为常年缺粮区和潜在缺粮区,同时运用聚类方法,分别将两种缺粮区划分为不同区域类型,重点分析了缺粮的原因以及影响粮食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表明:中国的常年缺粮区主要分布集中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潜在缺粮区主要分布在此线以东地区。长江以南地区的常年缺粮总量最多;半湿润、半干旱地带上的常年缺粮区,总数最多、分布广,缺粮总量列第二位,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特点的潜在缺粮区,这里,粮食安全受环境变化影响大,粮食、耕地、经济、环境矛盾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463 / 4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山东省发展轨迹比较与反思 [J].
任建兰 ;
周鹏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13-5519
[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J].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科学, 2005, (05) :3-10
[3]  
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新探索.[M].刘满仓; 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4]  
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鲜祖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西藏统计年鉴.[M].武建华主编;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