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转换期东亚环流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13
作者
况雪源 [1 ]
张耀存 [2 ]
刘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秋冬季节转换; 大气环流型态; 表面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对秋冬季节转换前后大气环流特征及高低层季节转换的时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表面气温的季节性转变是东亚地区秋冬季节转换的信号,其剧烈的降温将快速引导环流形势向冬季型转变,一定强度的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建立亦是季节转换的指示器。从秋冬季节转换前后的环流形势对比来看,急流南撤至35°N以南、急流中心稳定移至西太平洋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中心退至西太平洋上空时间比较一致,可视为冬季环流建立的标志。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及江淮地区表面热通量的变化得知,秋冬季节,青藏高原地面对大气感热及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远远超过了净长波辐射加热的增加,这种热量的减少使得离地最近的地面气温出现相应降温,在滞后表面加热突变后2~3候出现季节转换。由于感热的变化主要影响低层,高层对感热变化的响应主要是通过热力适应机制,导致高层的季节转换时间滞后于低层。而江淮流域地区地表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亦是大气环流改变的一个热力因素,可能是由于潜热加热到达一定的高度通过凝结加热的方式直接影响高层,所以高低层季节转换时间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气象学报, 2006, (05) :564-575
[2]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J].
黄荣辉 ;
顾雷 ;
徐予红 ;
张启龙 ;
吴尚森 ;
曹杰 .
大气科学, 2005, (01) :20-36
[3]   春夏季节转换中亚洲季风区副热带高压断裂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分析 [J].
祝从文 ;
何金海 ;
谭言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3) :237-248
[4]   亚洲热带夏季风的首发地区和机理研究 [J].
钱永甫 ;
江静 ;
张艳 ;
姚永红 ;
徐忠峰 .
气象学报, 2004, (02) :129-139
[5]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 [J].
陈月娟 ;
周任君 ;
简俊 .
高原气象, 2002, (06) :536-545
[6]   陆海温差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的相关分析 [J].
张红梅 ;
董文杰 ;
韦志刚 .
高原气象, 2002, (06) :610-614
[7]   青藏高原地面热源对亚洲季风爆发的热力影响 [J].
张艳 ;
钱永甫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3) :298-306
[8]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J].
龚道溢 ;
朱锦红 ;
王绍武 .
高原气象, 2002, (01) :8-14
[9]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水温暖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J].
金祖辉 ;
陈隽 .
大气科学, 2002, (01) :57-68
[10]   太平洋区域海温跃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J].
李峰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1, (01)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