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以我国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

被引:14
作者
张晔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新兴战略性产业; 进入管制; 风险; 外部性;
D O I
10.13269/j.cnki.ier.2009.01.002
中图分类号
F426.6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入管制模型,并以信产部的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本文发现,与认为进入管制容易引发垄断低效率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开放经济下新兴战略性产业初期由于外部性和高风险而导致本国企业进入不足;进入管制能够为先驱企业提供某种"专利"租金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产量,降低价格,增加社会总剩余。从长期来看,进入管制存在成本和容易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影响产业效率,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管制。另外,建立明确的竞争程序和规则来挑选进入者也是提高管制绩效的重要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国际经济学.[M].(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美)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Obstfeld)著;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主编;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日本的产业组织.[M].(日)植草益等著;锁箭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  
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青木昌彦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5]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美)G.J.施蒂格勒(GeorgeJosephStigler)著;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  
微观规制经济学.[M].(日)植草益著;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