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被引:70
作者
刘增强
郑玉萍
李景林
陈洁
闫战江
机构
[1]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关键词
贴地逆温; 脱地逆温; 强度; 厚度;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7.03.007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分析乌鲁木齐低层大气逆温变化特征,通过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2000-2004年的探空观测资料,从逐日探空原始记录中提取得到贴地逆温、脱地逆温的底部、顶部高度、温度,分析它们的变化情况。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都存在逆温层。冬季是逆温特征最为显著的季节,强度最强,平均为1.06℃/100 m。冬季逆温发生频率最高,平均为89%,贴地逆温厚度最厚,平均为860 m,脱地逆温底高平均为534 m,顶高平均为1 187 m。由于蒙古反气旋的冷空气在准噶尔盆地堆积,使得乌鲁木齐冬季近地面大气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近50年来城市化对西安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 [J].
车慧正 ;
张小曳 ;
李杨 ;
陈振林 ;
屈文军 ;
严立文 ;
王丹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53-58
[2]   近40a来新疆极地类对流层顶温度变化的若干事实和突变分析 [J].
张广兴 ;
何清 ;
李娟 ;
辛渝 .
干旱区地理, 2005, (06) :729-733
[3]   40年来新疆雾的演变特征及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J].
马禹 ;
任宜勇 ;
陈春艳 ;
储长江 .
干旱区地理, 2005, (04) :58-62
[4]   哈尔滨冬季大气污染及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 [J].
郑红 ;
郑凯 ;
张桂华 ;
李铁 ;
潘华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4) :39-43
[5]   近40a天山北坡气候与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苏里坦 ;
宋郁东 ;
张展羽 .
干旱区地理, 2005, (03) :342-346
[6]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J].
刘东生 .
干旱区地理, 2005, (02) :143-144
[7]   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 [J].
刘焕彬 ;
冯俊杰 ;
王恒明 .
山东气象, 2005, (01) :27-28
[8]   乌鲁木齐市冬季近地逆温特点及其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J].
胡晏玲 ;
陈思萍 .
干旱环境监测, 2004, (02) :88-90
[9]   北京城区逆温气象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J].
夏恒霞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 (02) :63-65+68
[10]   呼和浩特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 [J].
邱海涛 ;
徐桂梅 .
内蒙古气象, 2003, (03)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