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漠化草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种源特性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哈林
周瑞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植被,沙漠化,种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草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种源特性。结果表明:(1)在沙地草场中,灌丛具有重要的蓄种保种和种源作用;(2)植物种具有从固定沙地向流动沙地、从丘间洼地和“栖居岛”向四周、从沙丘阴坡向阳坡、从背风坡向迎风坡扩散的趋势,这些地方的植被占有重要的种源地位;(3)植物种的扩散速度决定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沙地的固定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差不嘎蒿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李进 ;
张秀伏 .
中国沙漠, 1991, (01) :53-61
[2]   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以神木大保当地区为例 [J].
杨喜林 ;
邱国玉 .
中国沙漠, 1990, (02) :23-31
[3]   油松种子发芽的生态学及其与种源的关系 [J].
徐化成 ;
唐季林 .
林业科学, 1989, (06) :493-501
[4]   沙漠化土壤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以大柳树试验区为例 [J].
徐斌 ;
杜明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 (06) :45-48
[5]   共和盆地草原沙漠化的正、逆过程与植被演替规律 [J].
邵立业 ;
董光荣 ;
陆福根 .
中国沙漠, 1988, (01) :33-43
[6]   沙地植被的恢复与合理利用(以大青沟周围地区为例) [J].
邵立业 ;
陈桂香 .
中国草原, 1986, (06) :6-10
[7]   白羊草灌草丛及其生产性能的研究 [J].
陈安仁 .
中国草原, 1984, (03) :74-79
[8]   科尔沁南部草原沙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整治途径 [J].
胡智育 .
中国草原, 1984, (02) :66-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