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构建

被引:4
作者
何云开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 全面; 自由;
D O I
10.13445/j.cnki.t.e.r.2010.05.014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人类的历史进入相对和谐的生存环境之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更为清晰,尤其随着产、学、研一体化后,大学的课程建设等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具备了更为雄厚的基础,于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如果把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观认定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有效体系,其实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已把"通识教育"单独划分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就应当与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互通、互溶。本文就是基于中国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在把通识教育渗透四年大学教育始终的前提下,使其直接指向人的发展,把学生素质的不断完善作为最高培养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兼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之走向 [J].
张楚廷 .
高等教育研究, 2008, (07) :6-10
[2]   没有深度,创意无法理论——创意与中国要素关系之探源 [J].
金定海 .
中国广告, 2008, (03) :50-53
[3]   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空间 [J].
赵沁平 .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4) :4-6
[4]   大学文化研究与建设 [J].
赵存生 ;
方惠坚 ;
郑惠坚 .
中国图书评论, 2002, (11) :14-19
[5]  
教师科研有问必答.[M].徐建敏;管锡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张金海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8]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广告管理.[M].(美)[R.巴特拉]RajeevBatra等著;赵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教育过程.[M].[美]布鲁纳(J·S· Bruner) 著;邵瑞珍 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