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及市民化压力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25
作者
戚伟 [1 ,2 ,3 ]
刘盛和 [1 ,2 ]
赵美风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市民化压力; 分布格局; 城市;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5.008
中图分类号
D631.42 [户籍管理];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083304 ;
摘要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656个城市流动人口空间数据库,从行政等级、规模等级、胡焕庸线、四大地域、城市群等多维视角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布格局,据此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类型划分为五个等级、七种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在少数城市集聚分布的极化特征,等级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往往更具优势。2具有流动人口绝对规模优势的城市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在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均有广泛分布。3少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负荷较重,多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不大。其中,压力最大的城市达8座,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4应优先加大市民化压力大的城市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集聚,转移市民化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J].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30-1144
[2]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增长的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 [J].
于涛方 .
中国人口科学, 2012, (04) :47-58+111
[3]   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 [J].
程遥 .
经济地理, 2012, 32 (04) :25-31+43
[4]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 [J].
朱宇 ;
林李月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264-271
[5]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英文) [J].
刘盛和 ;
胡章 ;
邓羽 ;
王英杰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1) :35-48
[6]   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分布变动趋势研究 [J].
段成荣 ;
杨舸 .
人口研究, 2009, 33 (06) :1-12
[7]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J].
陈刚强 ;
李郇 ;
许学强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45-1054
[8]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J].
王桂新 ;
沈建法 ;
刘建波 .
人口与发展, 2008, (01) :3-23
[9]   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J].
鲍常勇 .
人口研究, 2007, (06) :67-75
[10]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孙峰华 ;
李世泰 ;
杨爱荣 ;
黄丽萍 .
经济地理, 2006, (06) :974-97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