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区际联系视角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定位研究
被引: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昌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玉蓉
机构
:
[1]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年
/ 34卷
/ 01期
关键词
:
区际联系视角;
省域副中心城市;
产业定位;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
0202 ;
020202 ;
摘要
:
从区际联系视角考察,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定位,必须注重城市资源禀赋的区际意义,历史形成的产业基础及其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所赋予的城市未来的职能三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民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玉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小平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
(01)
:84
-91
[2]
把遵义打造成为贵州省副中心城市
[J].
邹家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遵义市市委
邹家文
.
当代贵州,
2010,
(17)
:37
-37
[3]
区域合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
[J].
王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俊
;
马海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马海彦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7
(02)
:119
-121
[4]
打开思想空间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J].
赵凌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委财经办(农办)
赵凌云
.
学习月刊,
2010,
(07)
:33
-34
[5]
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J].
赵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赵霞
;
陈丽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陈丽媛
.
当代经济,
2009,
(19)
:86
-88
[6]
襄樊成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
[J].
左继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襄樊学院数学系
左继宏
;
游学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襄樊学院数学系
游学民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9)
:97
-99+102
[7]
简析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模式选择
[J].
梁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梁娜
;
张宗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张宗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187
-191
[8]
石化产业是推动茂名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擎
[J].
张蓝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茂名市委党校
张蓝青
.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
(03)
:23
-24
[9]
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J].
彭智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彭智敏
.
学习与实践,
2006,
(04)
:34
-37
[1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M].苗长虹; 魏也华; 吕拉昌; 著.科学出版社.2011,
←
1
2
→
共 12 条
[1]
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民春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玉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小平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
(01)
:84
-91
[2]
把遵义打造成为贵州省副中心城市
[J].
邹家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遵义市市委
邹家文
.
当代贵州,
2010,
(17)
:37
-37
[3]
区域合作: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
[J].
王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俊
;
马海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马海彦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7
(02)
:119
-121
[4]
打开思想空间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J].
赵凌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委财经办(农办)
赵凌云
.
学习月刊,
2010,
(07)
:33
-34
[5]
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J].
赵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赵霞
;
陈丽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陈丽媛
.
当代经济,
2009,
(19)
:86
-88
[6]
襄樊成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
[J].
左继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襄樊学院数学系
左继宏
;
游学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襄樊学院数学系
游学民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9)
:97
-99+102
[7]
简析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模式选择
[J].
梁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梁娜
;
张宗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张宗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187
-191
[8]
石化产业是推动茂名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擎
[J].
张蓝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茂名市委党校
张蓝青
.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
(03)
:23
-24
[9]
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以湖北宜昌市为例
[J].
彭智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彭智敏
.
学习与实践,
2006,
(04)
:34
-37
[1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M].苗长虹; 魏也华; 吕拉昌; 著.科学出版社.201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