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

被引:8
作者
杨军辉 [1 ,2 ]
机构
[1]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补偿; 民族旅游村寨;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7.06.033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5 ; 0503 ;
摘要
旅游村寨民族文化的开发使用权与传承、保护权的分离,致使民族文化"公地悲剧"效应显现,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寨的和谐与稳定及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迫切需要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产权人实施文化补偿。文章在民族文化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补偿方案等内容,解决了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中的"为什么补、谁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关键问题,以期促进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尽快付诸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1+142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及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J].
杨军辉 ;
李同昇 ;
徐冬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9) :1167-1178
[3]   游憩价值TCM评估的概念偏差分析 [J].
游武 ;
许丽忠 ;
张江山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2 (01) :80-85
[4]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 [J].
唐玲萍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11) :40-42
[5]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思考——以台江县反排村为例 [J].
王君 ;
马静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 (04) :31-33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研究 [J].
田艳 .
广西民族研究, 2010, (04) :181-187
[8]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规范分析与研究 [J].
晏鲤波 ;
薛群慧 .
消费导刊, 2008, (03) :10-11+255
[9]   当下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复调逻辑——基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艺术展演实践的分析 [J].
何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58-64
[10]   哈尼村寨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初步研究——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 [J].
唐雪琼 ;
车震宇 .
红河学院学报, 2004, (03)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