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37
作者
程名望 [1 ]
史清华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个人特征; 家庭特征; 农村劳动力转移; Probit模型;
D O I
10.19361/j.er.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运用2003-200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就个体特征来看,男性、非农业户口和身体健康的农民外出就业的意愿更强,而户主或家庭主要经营者、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受过农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农民更不愿意外出务工;就家庭特征来看,"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经营主业"、"是否国家干部职工户"、"是否乡村干部户"、"是否党员户"、"是否军烈属户"和"是否五保户"等变量对农民外出务工影响显著,而"家庭类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所蕴含的启示是,在制定促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转移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因素,特别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乡村的证据 [J].
刘靖 .
经济研究, 2008, 43 (09) :136-149
[2]   农户家庭成员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长三角15村的调查 [J].
史清华 ;
徐翠萍 .
管理世界, 2007, (07) :75-83
[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徐剑侠 .
经济研究, 2006, (04) :68-78
[4]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到拉的嬗变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刘晓峰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05-112
[5]   城乡差距、数量悖论与政策偏向 [J].
傅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4) :22-27
[6]   农民外出就业及遭遇的实证分析 [J].
史清华 ;
卓建伟 ;
郑龙真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0) :56-63
[7]   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J].
都阳 ;
朴之水 .
中国人口科学, 2003, (04) :60-66
[8]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 [J].
朱农 .
人口与经济, 2002, (05) :10-17
[9]   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 [J].
蔡昉 ;
都阳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 (04) :3-9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 [J].
赵耀辉 .
经济研究, 1997, (02) :37-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