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优化配置模型的耕地生态补偿框架

被引:22
作者
马爱慧
蔡银莺
张安录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外部性; 生态补偿; 耕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耕地资源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耕地利用的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存在不一致,难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土地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可知目前经济发展中缺乏考虑难以量化的生态非使用价值,解决外部性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政府干预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非使用价值的部分价值补偿给农民。耕地生态补偿的核心是如何把生态非使用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和确定合理补偿标准,而合理补偿标准确定能更好解决生态服务的最优的供给问题,真正使生态补偿起到对正外部供给的激励和对负外部性释放的约束作用。本文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探讨耕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和尝试建立耕地生态补偿的核算基本理论框架,认为耕地提供净生态效益是核算补偿的基础,但同时需要考虑地块特征、空间特征、个体特征对生态补偿影响,不断修正补偿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切实可行、现实有效的标准,确保补偿标准更能揭示个人的偏好和效用,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湖北省农地资源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基于对农地社会与生态之功能和价值分类的分析 [J].
宋敏 ;
张安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4) :314-319
[2]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3]   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大连市为例 [J].
蔡银莺 ;
李晓云 ;
张安录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3) :186-189
[4]   农药外部成本问题研究综述 [J].
杨志新 ;
田志会 ;
郑大玮 .
生态经济, 2004, (S1) :234-237
[5]   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 [J].
钱忠好 .
管理世界, 2003, (10) :60-70
[6]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冷允法 ;
郑度 ;
李双成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89-196
[7]   农地环境保育效益之评价 [J].
萧景楷 .
水土保持研究, 1999, (03) :62-73
[8]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机制与制度创新 [J].
张安录 .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07) :43-49
[9]   Ecosystem services and dis-services to agriculture [J].
Zhang, Wei ;
Ricketts, Taylor H. ;
Kremen, Claire ;
Carney, Karen ;
Swinton, Scott M.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4 (02) :253-260
[10]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griculture: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for diverse benefits[J] . Scott M. Swinton,Frank Lupi,G. Philip Robertson,Stephen K. Hamilto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7 (2)